您好, 请记住我们的官方网址: https://www.whswx.com/ https://www.whswx.cn

武汉市第二卫生学校年度质量报告(2022年度)

发布人:whswx_ 更新时间:2022-12-21 12:16

 1 发展概述

1.1学校简介

武汉市第二卫生学校是1979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鄂革[66]号文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是湖北省重点中等专业学校、武汉市和谐校园、武汉市市级示范学校、武汉市卫生系统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学校坚持以服务地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为己任,坚持以“专注医学卫生教育发展”为发展理念,坚持以“要成才,先成人”为教育理念,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强化基础能力建设和数字校园建设,着力打造以“ 办出特色,树立品牌,争创一流卫生学校”的办学品牌。

1.2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28666平方米,生均面积为13.3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4094平方米,生均面积为15.88平方米,生均较去年增加6.01平方米,同比增长达60.89%。

2022年,学校固定资产总额为4606万元,较上年增加699.16万元,同比增长17.90%,其中,教学(含实训设备)仪器设备值1850万元,生均教学仪器8616.67元,较2021年增加617.71元。

1.3办学成果  

    2022年招生数为731人。其中护理621人,药剂62人,康复技术48人。目前全校在校生2147人,其中护理专业1709人,药剂专业79人,中医专业312人,康复技术专业47人。毕业生人数为716人,其中护理专业472人,药剂17人,中医227人。毕业生中直接就业202人,高考升学498人。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08人,其中教师89人,专任教师69人。教师队伍中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10人,高级职称占比15.94%,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45人。学校拥有“双师型”教师16人,教师中研究生学历4人,本科学历61人,本科及以上的学历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4.2%。2022年通过武汉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招录计算机教师1名,通过自主招聘合同制专业课教师6名,依据办学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强新教师的引进,充实完善教师队伍。同时,通过学历提高培训、新知识新技术培训、操作能力培训、专业师资培训及听课评课等形式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建成一支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一年来,完成全市102名乡村医生培训、全区2371人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等一系列教学任务目标。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学校共10个班级被市教育局评为市级优秀班集体,10位同学被评为武汉市优秀学生,4位同学被评为市级优秀学生干部。

2 学生发展质量

2.1党建引领

为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确保学校党的建设与学校卫生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学校制订了《2022年党建工作责任制度》,形成了校党总支统一领导,总支书记负总责,其他总支委员具体负责,各基层支部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全年开展专题学习活动12次,党建工作专题研究会议4次,研究党建议题4件,总支书记、支部书记讲党课8次,参加社区联席会议2次。

2022年,学校以清廉学校建设为引领,以“树清明政风,立清净校风,促清正教风,造清新学风”为抓手,制定小微权力清单、办学行为负面清单,取得阶段性成绩。

学校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学校科学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用班级QQ群、微信群、LED电子屏、校园门户网站、宣传栏、横幅、黑板报、手抄报、楼道宣传牌等多种形式,开展疫情防控、清廉文化教育、国家安全、禁毒教育、扫黑除恶、消防安全知识培训、预防电信诈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家风等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2立德树人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重视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职业素养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思政教研组4名专任教师认真学习研讨思政课标,将生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清廉教育、责任担当、奉献精神教育、法治教育等融入课堂。克服师资等方面的困难,按要求开设历史课程。此外,要求思政教研组每月至少录制一堂微课,在学校每月召开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当天,同步召开主题团日活动,由班主任老师将录制好的思政微课播放给学生学习观看。

重视团员队伍组织建设,新学年共吸纳60名学生加入团组织。积极参加文明风采及各类竞赛活动。在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活动中,共报送了优秀作品“榜样的故事”视频作品3篇,“新时代好少年”征文2篇。

带领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成为奉献者、服务者。本学年除照常开展新生军训活动外,还开展了一系列志愿者活动:2021年武汉全民核酸启动以来,学校召集青年教师和学生共计78名,组成“核酸采集”志愿者服务团队,前往各核酸采集点参与志愿服务,为采集工作有序、高效开展提供有力保障。2022年新春佳节之际,返汉人流不断增加,国内出现多处散发疫情,卫校人积极响应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参与疫情防控“流调”(流行病学调查)、“追阳”工作,为坚决遏制疫情传播扩散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校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班会等途径开展了疫情防控安全、饮食安全、消防演练、防金融诈骗等安全主题教育活动。本学年学校组织开展各类主题班会16期,绘制黑板报、手抄报18期。结合今年北京冬奥会实际,引导学生以中国青年冰雪健儿为榜样,组织开展了“新时代好少年 强国有我”演讲、朗诵,学习党史知识竞赛、学习强国知识竞赛等活动。同时结合我国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宪法精神等,丰富了学生第二课堂。

学校80名学生团员共分为12支劳动实践小组,承担医学实训中心、电子机房、1+X高水平实训室的物品整理、卫生清洁等任务,实践小组的同学们积极主动承担起卫生评比工作,以点带面,带领其他同学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劳动观和成才观。

2.3在校体验

学校注重公共课教学,按照要求开齐开足公共课课程。有序开展技能训练,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学生技能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学生专业技能考试合格率达100 %。严格组织开展体质测评,测评合格人数为2147人,合格率达到100%。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临床操作技能,举办老年照护、母婴照护、失智老年人照护、幼儿照护等4个项目的教育部“1+X”证书、护士职业资格证等多项培训,本学年,125人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38人通过考试,通过率为30.4%;161人参加“1+X”证书考试,158人通过考试,通过率为98.1%。全年共计196名学生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含职业资格证)。

    本学年,学生对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满意度高,思政课满意度、公共基础课满意度、专业学习满意度均达到98%,课外育人满意度达到95%,应届毕业生满意度达96%,毕业三年内毕业生满意度达95%,家长满意度达97%。

2.4就业质量

2022应届毕业生716人。直接就业人数202人,其中护理专业57人,对口就业率100%,就业单位满意度96%。中医专业139人,对口就业率100%,就业单位满意度96%。药剂专业6人,对口就业率100%,就业单位满意度97%。

学校2022通过职教高考升学学生数为498人,其中升入本科2人,升入高职高专496人,升入高职人数同比2021年增长24.62%。

2.5创新创业

    学校每年都会涌现一批优秀毕业生及创新创业典型,王尚智就是其中一员。他2014年毕业于该校中医学专业,后进入湖北中医药大学并取得学士学位。现担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伤科分会针刀康复专委会常委。参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一部。毕业后他接手了父亲的农村医务室利用中医技术治病救人,他的方药和接骨手法,极具特色,吸引各地病患前来就诊。他说:因为作为医学专业的中职毕业生,底子薄,想要顺利取得医师资格,相对其他专科、本科学生来说付出的努力要困难的多。作为走在前面的同学,他常常给同在从医的卫校同学们分享许多学习经验以及临床疾病诊疗技术,希望大家能一起提高临床技能。

2.6技能大赛

学校1名教师荣获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能力大赛二等奖、3名教师荣获湖北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2名教师荣获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能力大赛三等奖;6名学生参加武汉市学生技能大赛护理技护理赛项,其中1人获得一等奖,2人获得三等奖。

3 教育教学质量

3.1专业建设质量

学校以培养优秀医护人才为己任,积极服务于当地医药卫生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2022年被评为市级优质学校,护理、康复技术专业和药剂3个专业被评为市级优质专业,同时护理专业还被评为首批省级优质专业。为更好建设优质专业,学校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培养面向医疗卫生、母婴、养老事业领域德技并修的人才。与此同时,学校还不断加强教师新知识新技术培训、操作能力培训等,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步伐。本学年学校共有12人次参加省级培训,26人次参加市级专业技能及各类骨干教师培训,10人次参加1+X专项培训。

3.2课程建设质量

    2022年,学校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建设教学资源,由教务科牵头,分管教学校长督导,充分利用目前已有的课程资源,达到课堂教学资源与实训教学资源的相结合的目的,完成了第三期仿真实训系统的开发,建成了穿刺虚拟仿真实训室,可以进行7项护理穿刺实训项目,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趣味性。

3.3教学方法改革

学校制订就业与升学“双导向”的两套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健全课程设置、学时安排、教学进程总体安排以及实践教学等环节。落实岗课赛证融通,落实1+X证书制度,对接复合型医技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优化课程设置,积极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要求专业课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精品课程资源平台及仿真系统进行教学,进一步熟悉智慧教室操作步骤,将信息化教学技术全面应用于课堂之中。

3.4教材建设质量

    为了适应中职院校的课证融合、课岗赛证,学校开发了4本1+X校本教材和5本专业实训教材。实现四个环节的对接:一是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学历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对接;二是证书培训和考核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对接;三是证书师资培训、学生培训安排与教学周期相协调;四是证书考核与学历教育考试相照应。

3.5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2022年,学校投入数字校园建设资金160万元,用于校本部4间智慧教室建设及校园网络安全服务、刘集校区信息化基础设施二期建设、新建医学实训中心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一期建设。校园网出口总带宽达700M,网络信息点数为328,较上年增加60个。虽受疫情影响,但仍坚持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专任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达240人次

2022年,学校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建设教学资源,由教务科牵头,分管教学校长督导,充分利用目前已有的课程资源,达到课堂教学资源与实训教学资源的相结合的目的。目前,学校在去年数字资源的基础上不仅完成了第三期仿真实训系统的开发,还组织1+X老年照护优秀学员录制了一整套优质操作视频,供学生们平时训练时比对学习。

3.6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继续学习,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步伐,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一方面,督促专业教师将学校现有的护理特色专业群和精品课程项目资源平台及护理仿真系统融入教学内容,充分利用6个护理仿真系统具有连贯性,情节性的情境,预设各种诊疗环境,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加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机制,推优树先,以点带面,带动全体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9人,专业教师40人。此外,学校还聘请临床专家作为外聘教师,建立兼职教师队伍,逐步建立了一支业务精干、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的教学团队,为学校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注入了活力。

    本学年,学校3名教师荣获新洲区优秀护士荣誉称号,3名教师荣获新洲区卫健系统优秀工作者称号。

3.7校企双元育人

学校校企合作企业数4个,涉及护理、药剂、康复技术等3个专业。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医院(行业)之间人才定向培养机制,探索中等职业医学教育办学模式,形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共育、过程共管、互惠共赢的发展局面,学校本着“请进来,送出去”的教学理念,今年再次到新洲区中医医院、新洲区人民医院聘请多名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医护工作者到学校任教,同时也将学校专业课教师送到相关进修学习,加强临床工作经验,从而达到最佳师资阵容,更好的为学生服务。聘请雅南月子中心和夕阳红养老院的老师到学校进行老年照护和母婴照护的教学。此外,学校还根据实时教学需要,让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入到新洲区中医医院进行临床见习,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

学校实习管理制度健全,有5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聘请实习基地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具有管理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20人担任实习管理、实习教学工作。重视实习生岗前培训,每年实习前由学生科、教务科及带教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实习生进行岗前培训和“三基”训练。本年度安排了137名学生到25家实习基地实习,并多次派人到实习医院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巡查,实习实训满意度达95.56%。

学校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实践基地数2个,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实践基地数5个。教师以赛促教,进行实训教材开发。

学校中医专业为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与新洲区中医院进行学徒制教学,聘请多名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医护工作者到学校任教,同时也将学校专业课教师送到区中医医院进修学习。学校成立了“1+X”试点院校工作领导小组,加强过程管理,定期落实情况,重点监测核心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确保建设顺利推进。同时,加强管理保障和经费保障,强化建设过程监管、环节管理,确保试点建设项目相关资金足额及时到位。

4 服务贡献质量

4.1服务行业企业

学校学生毕业就业办公室结合目前就业形势全面推进毕业生的推荐就业指导工作,建立广泛就业信息网络,主要在中小型医院、制药公司、药店、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专科门诊推荐学生就业,为基层医疗机构输送了护理、药剂、中医人才。目前,区域内的乡镇卫生院对护理人员需求仍旧存在较大缺口,毕业生资源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4.2服务地方发展

学校乡村振兴对口村为辛冲街道杨铺村。杨铺村占地3平方公里,辖5个自然湾,8个小组,有耕地1300余亩。全村375户,人口1545人。其中脱贫户27户,95人(2018年全部脱贫)。党员41人,属辛冲街道辛冲总支杨铺村党支部。村两委4人,聘资料员1人,共5名工作人员。

学校通过加强与对口村村委、村党委的联系,密切配合对口村开展工作。并结合学校工作实际,以与帮扶村开展党史教育专题学习活动,迎接党的二十大为契机,抓好党员干部培训教育,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加强了帮扶村村委、村支部的班子建设,提高了两委的办事效率。

4.3服务乡村振兴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学校十分重视对“三类户”的防返贫监测,为村民增收想办法,出点子,解决实际困难,杜绝返贫。截止到目前,全村村民收入稳定,没有发现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学校还协助对口村制定和细化维稳综治,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清廉村居建设,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年度,经学校驻村工作队与杨铺村两委、相关专家考察论证,拟在万米石渠杨铺村段修建滚水坝,以缓解杨铺村400余亩农田灌溉需求,为村民增产增收创造条件。2022年10月,学校已将滚水坝工程启动资金肆万元(¥40000.00元)拨付到杨铺村。

     8月下旬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愈演愈烈。学校驻村工作队同志与村两委一起,宣传抗疫政策,执行抗疫决策。领导和带领全村人民,认真排查,确保做到精准监控、精准检测,为抗疫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4.4服务地方社区

全校在职的31名党员,100%下沉社区,平均服务时长22小时。一年来,党总支组织全体党员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核酸检测志愿者、返乡人员摸排、卡口值守、防疫宣传、爱国卫生运动、法律知识宣传、关心关爱孤寡老人、冬季防火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宣传等各项活动10余次,得到共建社区高度认可。

2021年的扶贫日,学校结合自身专业特色,组织12名专业教师志愿者带着药品、健康宣传手册和医疗器械,“送健康下乡”。到徐古街曹兴寨村开展健康知识宣传,为村民量血压、做按摩、看皮肤病,村民们踊跃参加。

4.5具有地域特色的服务

    结合新洲区人口结构变化、疾病谱特点及群众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健全覆盖急性期诊疗、慢性期康复、稳定期照护、终末期关怀的卫生类服务体系。服务新洲区基层医疗机构,结合学校专业特点和4个1+X职业技能资格特点开展家庭病床、居家护理服务,有效扩大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居家护理等服务供给,切实发挥优质卫生资源的引领带动作用,依托当地综合实力强、护理学科水平高的三级医院,借助医联体形式,健全完善不同专业之间的定位、分工协作的卫生服务体系。

4.6具有本校特色的服务

学校是武汉市卫生系统继续教育培训基地,2022年在全区卫健系统分期分批开展进行了20场次培训服务,共计44课时,2371人。

5 政策落实质量

5.1国家政策落实

2021年秋季学期,享受国家助学金316人,金额31.6万元,已全部发放完毕。享受国家免学费1688人,金额202.56万元,资金已由市财政拨付到学校。

2022年春季学期,享受国家助学金314人,金额31.4万元,已全部发放到学生银行卡中。享受国家免学费1684人,金额202.08万元,资金已由市财政拨付到校。

2020-2021学年度,学校共有2名特别优秀的学生荣获国家奖学金,每生奖励6000.00元,共计1.2万元。已发放到学生银行卡中。

5.2地方政策落实

2021年秋季学期,享受武汉市免学费253人,金额30.36万元,2022年春季学期,享受武汉市免学费学生253人,金额30.36万元。资金已由市财政拨付到校。

2020-2021学年度,学校共有32名品学兼优的家庭贫困学生荣获武汉市政府励志奖学金,每人获奖励1000.00元,合计3.2万元。学校已发放到学生银行卡中。

5.3学校治理

学校先后制定、修订、完善《市二卫校干部考核工作制度》《市二卫校“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市二卫校校务公开工作制度》《市二卫校学校内控管理制度》《市二卫校教师管理制度》《市二卫校招生工作制度》《市二卫校教师行为规范》《市二卫校学生守则》《市二卫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市二卫校清廉学校建设工作方案》《市二卫校学校食堂物品采购管理制度》等各类管理制度合计11项。

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廉洁从教集体宣誓活动并签订了《廉洁从教承诺书》,让教职工绷紧“廉洁”这根弦,时刻提醒自己要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将每周五下午设为“专题学习日”,组织全体教师观看廉洁警示教育片、开展思想教育和师德师风教育及专业素质提优培训活动,引导教师规范自身言行,使教师全面沉浸于清廉学校建设工作中。同时,开通“校长信箱”,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

5.4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结合学校专业特点,申请并获批了“1+X”4个试点证书。截至本学年,已投入3个虚拟实训室,共计615万。外培内训加外聘,建设高水平教师团队,校企双元合作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学生操作能力明显增强。

以“1+X"证书试点为抓手,持续加强专业建设。以证书考核的理念、内容、评价为导向,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重点关注教学质量,推进学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真正做到了学生上岗即可胜任的目标,为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毕业生因政治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吃苦耐劳而深受社会好评,2022年,用人单位满意度为98%。

5.5经费投入

    学校办学经费总收入2723.61万元,主要来源依次为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2327.46万元,占当年总收入85.45%;事业收入292.68万元,占当年总收入10.74%,其他收入103.48万元,占当年总收入3.81%;具体经费收入统计情况见下表。

学校总支出2723.61万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1319.25万元,占当年总支出48.44%;商品和服务支出741.25万元,占当年总支出27.21%;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100.06万元,占当年总支出3.67%;资本性支出554.67万元,占当年总支出20.36%;其他支出8.38万元,占当年总支出0.31%。

学校例行开展整体支出绩效自评,资金2723.61万元,评价情况来看,学校绩效目标设立符合总体发展规划和部门工作职能。绩效目标依据充分,符合客观实际,部门整体绩效目标与部门履职、年度工作任务的相符。预算总体目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党委政府决策,预算实施单位绩效目标与职责密切相关,为促进学校工作所必需,预期产出效益和效果符合正常的业绩水平。预算编制合规,做到了资金预算编制能够按照财政编制口径来编制,预算支出安排,能与对应的用途和事项相关联,支出方式符合规定要求。并根据《新洲区区直预算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格式要求,公开《2021年度武汉市第二卫生学校整体绩效自评表》。2022年还未结束,暂时未开展对2022年的整体支出绩效评价。


6 面临挑战

挑战1:师资队伍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一是学校额定编制数为70人,而实际在编人数为31人,学校外聘了大量的教师;二是师资结构不优,名师和骨干教师比例偏低,高级以上职称教师仅占比15.94%,师资队伍以本科学历为主,且面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困境。

挑战2: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度不够

    随着职教高考的发展,升学成为了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办学方向,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变得缺少动力,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随之降低,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难以深入,仍处于以学校培养为主、企业实训实操为辅的校企合作模式。

详见附件。

9f94844137ee8d824078285c255ecdc5.pdf